【财经】34只股票!A股高回报阵营:净资产收益率超过30%(一)
上周末,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表的披露工作圆满收官。依据截至2025年9月30日的财务数据,A股市场中有34家公司脱颖而出,其净资产收益率成功突破30%大关。然而,当我们深入剖析这些数据背后的逻辑,便会发现,这一看似亮眼的指标,其内在含金量却有着天壤之别,而核心差异就体现在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上。
一、可持续高回报典范:稳健盈利筑牢资本基石
在这份名单里,部分公司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健康、可持续的高回报。它们有着一个显著共性:净利润规模可观,且依托雄厚的净资产根基。
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表现堪称卓越。以新易盛为例,其净资产收益率高达55.2%。在这样出色的成绩背后,是其145.24亿元的净资产创造了63.27亿元的净利润。如此庞大的资本基数能够孕育出如此高额的回报,无疑彰显了其强大的核心盈利能力以及持续的竞争优势。同属通信设备行业的中际旭创,净资产收益率为31.22%,净利润达71.32亿元,净资产为280.18亿元;润泽科技净资产收益率为38.72%,净利润47.04亿元,净资产157.5亿元。它们与新易盛一样,高净资产收益率更像是其稳定经营状态下的常态,而非偶然的昙花一现。
消费行业则呈现出强者恒强的格局。山西汾酒凭借392.78亿元的净资产,斩获114.05亿元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达到31.82%。东鹏饮料净资产为88.01亿元,净利润为37.61亿元,净资产收益率高达43.35%。这些企业依托品牌、渠道等核心资产,其盈利模式历经市场的长期考验,具有更强的重复性和可预测性,因此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可持续性也处于较高水平。
二、不可持续的幻影:ST股与一次性财务手段的陷阱
与上述优质公司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名单中多家ST公司的高净资产收益率犹如虚幻的泡影,充满了警示意味,大多是一次性事件制造出的假象。
部分公司净资产微薄却业绩巨幅波动,*ST中地便是典型代表。其净资产收益率高达414.06%,看似惊人,但这是基于仅12.72亿元的净资产和48.27亿元的净利润。这种业绩的取得,往往源于资产重组、债务重组、资产出售或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损益,而非主营业务具备持续的盈利能力。一旦下一个报告期无法复制此类一次性利润,其净资产收益率必将如悬崖坠石般急剧下跌。
亏损企业呈现出的高比率更是毫无实际意义。*ST惠程便是一个极端案例,其净利润为 -0.43亿元,然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却显示为56.54%,这纯粹是一场数字游戏。这种“高净资产收益率”不仅不能视为优势,反而恰恰是公司财务健康状况濒临崩溃的危险信号。
类似的风险信号在其他公司身上也有体现。*ST海航净资产收益率为273.19%,净资产仅0.22亿元;ST西发净资产收益率为68.92%,净资产11.73亿元。它们的高比率反映出财务结构异常脆弱,投资者必须高度警惕其未来业绩的巨大不确定性以及持续性风险。
三、钱诚益彰,千顺万顺:质量为王,警惕数字陷阱
这份数据清晰地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投资的核心原则:指标的质量远比数值本身更为重要。
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应将投资目光聚焦在新易盛、山西汾酒、东鹏饮料等公司身上。它们的高净资产收益率建立在扎实的主营业务和健康的资本结构之上,在未来延续高回报的可能性较大。
而对于所有投资者来说,对于那些净资产规模过小(尤其是ST类公司)却呈现出畸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司,必须保持最高级别的警惕。这些股票所谓的高回报,往往是不可重复、一次性的,实则是投资陷阱而非投资机遇。盲目追逐这些数字,就如同追逐一个即将破灭的泡沫,最终可能遭受损失。
最终,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关键在于穿透单一指标的表面迷雾,深入剖析支撑这些数字背后的商业模式、盈利质量以及财务健康状况。唯有如此,才能在复杂多变的A股市场中,找到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优质标的。









评论